第十章 父爱如山-《科学叛逆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回想起父母发生的意外。回想起当时的自己,荣志豪说不出的沉重。

    当时,他想了好多好多,想到了从今以后的自己……

    “爸爸的学习成绩一直地名列前茅,但爸爸突然觉得那是因为在爷爷奶奶的余荫下,你爷爷奶奶走后,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拥有鹤立鸡群的感觉,成绩对我已经没有意义……”

    听父亲说到爷爷奶奶,荣安然很想插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爷爷奶奶,但他没有,虽然他只有五岁,但他已经读过很多很多的书,他理解古书上描述的应该如何做儿子。

    “那时候,爸爸还在大学,爸爸当时是这么想的:老师都说过,人的一生,不能没有梦想,人生最大的幸福,也就是对理想的追求,但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问过教师,但老师告诉我:我首先的任务是学习,等学业完成后,再回到社会去积累经验,然后,人生的目标就会慢慢地明确。”

    “老师告诉我,在我们小的时候,就会有许许多多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,但那是不切实际的梦,做人应该脚踏实地。”

    “我隐隐觉得老师的话有问题……”

    “在反复思考中,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:为什么许多专者、学者的理论,需要别人去实现?”

    “于是,我想到了: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不能予取予求;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理想的矛盾……”

    “知识越多,就越麻烦,特别是在学校,各课都学习的情况下,知识越多,前面的路也就越多,而可行的路多了,就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条路了,因为,偿试每一条路,都得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,而人的时间是有限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但谁又能知道,自己在哪一个行业能成为状元?男怕选错行,女怕嫁错郞,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时间。因为人生苦短,没有多余的可以改错的时间!”

    “我想到了提高社会经验与增加理论知识矛盾的原因所在,也就是因为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于是,我想到了一点:进入社会,在提高社会经验的同时,也可以学习知识;在学校学习的时候,很难提高社会经验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想到了这些,我还是怀疑自己想的是不是对的;那时候,我的心很乱,我把自己整天地放在了电脑前!”

    “我没有玩游戏,我知道‘玩物丧志’;但迷茫中的我,同样不知何为,于是,我开始看小说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喜欢看言情小说,因为,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,我觉得很累;所以,我看的是奇幻、玄幻类小说。”

    “那些小说写得真好,作者那些海阔天空的想象,让我觉得身临其境、飘飘欲仙!不知道什么时候起,我开始了自己的幻想……记得我进入大三后,就没有一天好好去上过学……”

    “自从开始自己的幻想之后,我对网上的灵异事件、不解之谜特别感兴趣,我突然想到如果自己做个“驴友”,能不能去探索那些不解之谜?我知道解谜需要代价,而代价有可能就是生命,但我不在乎,因为,我孤身一人!”

    “一想到这些,我就更不能好好读书了,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,同学朋友的善意的规劝,知道我想法的好朋友恨铁不成钢的骂我‘走火入魔’,都没有改变我的想法,于是,一个优秀的教师疼爱的学生就成了被人嘲笑、嫌弃的异类--我离开了学校……”

    “人生没有路,知识也不是路,它仅仅用来开拓人的梦想!跟着书上学来的知识选择自己的路,那慢慢地,就会变得不再是自己,因为,那些知识是别人的,所以,就有了局限……人生不是需要梦想、需要目标吗?在前人的知识海洋中,寻找出自己的航线,那就是理想!于是,我再一次确定了社会经验的重要性!”

    “当我踏入社会的时候,突然发现,这个社会太现实了,现实到除了钱,还是钱……”

    “的确,为了生活,人必须去赚钱;好在赚钱的时候,同样可以积累社会经验,于是,我边打工,边去了解修仙之道。”

    “在《佛教禅理与东方文明》一书上,我发现了一句话:‘大禹治水的时候,经过西藏,发现有人吸风饮露’;要知道大禹治水的时候,文字体系还没有成型,他们是如何知道吸风饮露的?如果没有猜错,那一定有人口口相传!”

    “那么,吸风饮露就是为了不用吃饭?肯定不是!于是,我又发现了:‘宗教起源于喜马拉雅山’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